毒品成瘾矫治的基础理论之二

时间:2020-03-13 14:22    禁毒在线    浏览次数:    

第二节 毒品成瘾矫治的理论基础Mwr禁毒在线


    毒品成瘾矫治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近年来有关毒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和毒品成瘾矫治的实践总结。
    一、毒品成瘾行为学特点和神经生物学基础
尽管人类对毒品成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研究了半个多世纪, 但至今也未能完全阐明毒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无法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全面解释毒品成瘾的主要行为特征。这是造成毒品成瘾严峻形势,使毒品成瘾成为世界性难题的根本原因。
    (一) 毒品成瘾的行为学特点及学说
    1、毒品成瘾的行为学特点
通过长时间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人们已经认识到毒品成瘾的基本行为学特征是强迫性用药、强迫性觅药和冲动控制障碍。这三个重要特点决定了“毒难戒”,决定了戒毒的主要任务。
    (1)强迫性用药
    在动物实验中,强迫性用药主要表现为成瘾动物为了能感受毒品带来的精神刺激而主动地不断用药,有时为了用药不顾外界伤害性刺激给机体带来的痛苦性感受,甚至伤害。在大鼠自身给药实验装置中,有两个外观一样的开关,一个开关控制的是生理盐水,另一个控制的是毒品。大鼠每鼻触或足踏控制毒品的开关一次或几次就可以从颈静脉插管中自动得到一个剂量的毒品,反之只能得到生理盐水。在训练一开始的时候, 动物鼻触开关的行为是随机的, 且对两类开关没有选择。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大鼠就能够准确辨别出哪一个开关是毒品的开关,并为了获得足够量的毒品而不断鼻触或足踏控制毒品的开关。这些行为学特征提示实验大鼠已对毒品成瘾。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装置,让大鼠在每接受一个剂量毒品的同时,接受一次电击。在此实验条件下, 大鼠为了能不断得到毒品, 宁肯接受电击也要不断鼻触或足踏毒品开关。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动物为了脱离水这一危险环境,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能在被放入水中短时间内(潜伏期) 登上站台逃生。然而,如果让动物在远离站台的位置反复暴露于毒品一段时间后再测量小鼠强迫游泳潜伏期,我们就会发现小鼠逃生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动物一旦对毒品成瘾就会出现强迫性的用药行为,这是毒品成瘾的重要行为特征。实验动物的这些行为特征和临床上吸毒者强迫用药的行为特征类似,因此这个模型被广泛用于毒品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和抗精神依赖药物的筛选。
    在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成瘾者类似的强迫用药行为。毒品成瘾者一旦对毒品成瘾就一定要用药。在其经济开支中,买毒品第一重要;在其日常生活中,用毒品第一重要;用毒品比事业、工作和学习重要,比与朋友交往重要,甚至比进食、睡眠等生理需要还重要。为了用毒品可以牺牲一切,放弃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放弃自尊自爱,放弃前途、健康,放弃毒品以外的一切。为了弄钱购买毒品, 不顾法律道德,男盗女娼。吸毒者非常清楚,吸毒是违法行为,需要掩饰。所以吸毒者说谎是必然的。由于经常说谎,他们说谎已经变得非常自然,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能够把谎言编造得天衣无缝,说真话反倒不习惯了,不能真实地面对自我。吸毒者也能体会到吸毒的危害,他们也会主动要求戒毒。戒毒的愿望中有真诚的成分。他们可以信誓旦旦地表决心要配合治疗,在亲人面前会痛哭流涕地悔过,写出感人的保证书,甚至自残肢体以示戒毒的决心。然而,一旦出现精神和躯体上的戒断反应,就会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一面,千方百计地偷吸毒品。这些双重人格的表现,往往不被人们所理解,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人格、品质问题。如果我们把动物的强迫用药行为和成瘾者的行为联系起来,我们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吸毒者表现出来的双重人格是疾病的临床表现,而并非其他。
    (2)强迫性觅药
    在自身给药动物实验中,通过特殊的实验装置,大鼠每正确鼻触或足踏控制毒品开关一次或几次就可以从颈静脉插管中自动得到一个剂量的毒品,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大鼠就能够形成稳定的操作行为,以获得足够量的毒品。这些行为学特征提示实验大鼠已对毒品成瘾。在此基础上,用生理盐水换掉毒品液体,虽然大鼠不再能通过行为操作而获得毒品, 但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操作开关,希望能继续得到毒品。这种现象被称为强迫性觅药。此现象相当于人的心瘾,与复吸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吸毒者的强迫觅药行为则表现为心瘾。阿片类毒品成瘾者在完成脱毒后,停用阿片类毒品几十天或更长的时间里,虽然此时已没有躯体戒断症状存在,但他们还一直在主观上渴望吸食毒品,特别是当其再次回到熟悉的吸毒环境中,或者看到吸毒的场景, 这种渴望便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有些吸毒者在被强制脱离毒品半年或更长时间之后,脱离强制环境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毒品。虽然这种渴望毒品的心情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弱,但有证据表明心瘾可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虽然强迫性用药和强迫性觅药都与复吸相关,但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心瘾,防复吸治疗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3) 冲动控制障碍
    根据国际冲动和冲动控制紊乱研究协会的定义,冲动是指相对于具有相同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其他机体,在采取行为前不经过充分考虑或不顾自身行为会带来的负性后果,而倾向于对内、外源性刺激做出快速而没有计划的反应。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都能清楚地观察到成瘾机体的第三个行为学特征是冲动控制障碍。在动物冲动控制实验装置中有两个开关,一个开关的触碰仅会马上滴出一滴水供动物饮用;而另一个开关的触碰经过一个短的延迟后就会滴出多滴水供动物饮用。我们管前者叫小奖赏,后者叫大奖赏。在实验前, 先给动物禁水24小时,然后把动物放入上述装置中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正常动物宁可忍受短时间的延迟也会不断地争取获得大奖赏。这一实验现象提示,干渴的正常动物能够良好地控制饮水冲动,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便在单位时间内饮用到更多的水,使利益最大化; 而用毒品对动物进行长时程处理使之成瘾后,成瘾干渴的动物则不断触碰开关以获得小奖赏,提示成瘾动物不能很好地控制饮水冲动,而放弃大奖赏,表现出了明显的冲动控制障碍。
    对正常人来讲,当某一冲动产生之后, 他们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所处的环境,与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相一致。毒品成瘾的病人则不同,他们的冲动控制能力较正常人明显减弱。心瘾可在某种意义上理解成为一个强烈的冲动, 此冲动本身就难于克制,如果再加上吸毒病人的冲动控制障碍,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吸毒病人脱毒后三个月的复吸率高达95%以上了。
    2、解释成瘾行为学特征的学说
    (1) 奖赏学说
    奖赏学说认为由于毒品刺激可以给人体带来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欣快感和无限的精神放松与享受,可以使吸毒者忘却一切悲伤和烦恼,使其生活的环境变得和谐、温馨、美好,所以吸毒者为了经常体会到这种欣快和美好就会表现出强迫用药行为。吸毒者为了重新得到失去的这种欣快和美好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心瘾(强迫觅药行为) 。此假说较好地解释了吸毒者的行为特征。
    (2) 惩罚学说
    在临床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长期吸毒的病人在吸毒时虽然已不能像初期吸毒时那样清楚地体会欣快感,但他们仍表现出强迫用药和觅药行为。这一行为学特征用奖赏学说无法很好地加以解释。同时,在临床上还可以观察到吸毒病人一旦停用毒品后就会出现躯体戒断症状,病人寻死觅活的,地狱般的痛苦使其无法忍受。当戒断毒品10~15天以后,虽然躯体戒断症状消失了,但稽延症状和精神戒断症状将长期存在。因此,有人就提出了惩罚学说。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 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怕停用毒品后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的经历而强迫性觅药。
    (3) 病理性记忆学说
    病理性记忆学说模糊了奖赏学说和惩罚学说的对立, 突出了记忆对吸毒者行为特征的贡献。此学说认为吸毒病人之所以表现出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主要是因为病人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于忘记的异常记忆。患者在这个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而不断地强迫性用药和觅药。
    (4) 强迫学说
    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最显著的临床特点是, 明明知道自身的某一怀疑是虚假的,但还是无法自我控制地一遍遍地去检查这一本来不存在的怀疑到底存在不存在。持这一学术观点的人认为毒品成瘾和强迫症类似,所以表现出强迫用药、强烈的心瘾和控制障碍。
    (二)毒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虽然吸毒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工作的积淀,人们在此研究领域已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摸到了大象的许多局部,为最终认识大象的全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与毒品成瘾相关的神经环路和神经核团
    (1) 与毒品躯体依赖相关的神经环路和神经核团
从阿片依赖的研究历史来看,人们最早认识的是有关阿片躯体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首先进入人们视线的是蓝斑核及周围灰质。在这个脑区内富含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其轴突形成上行和下行两个投射通路,在维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理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通过激活位于蓝斑及周围灰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神经元内cAMP浓度降低,引起靶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最终导致其功能下调。阿片类药物对蓝斑及中央灰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急性作用与内源性阿片肽类似,也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当阿片类药物长期过度激活位于蓝斑及周围灰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时,就会使神经元发生代偿性适应。主要表现为腺苷酸环化酶表达量上调,神经元内cAMP浓度出现上升的趋势。此现象称为代偿性适应。代偿性适应的直接结果就是使阿片抑制蓝斑及周围灰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功能下降,此时要想达到急性用阿片类药物时的药理作用强度就必须加大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抑制过量表达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在这种代偿性适应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撤药或使用阿片受体阻断剂就会打破这个平衡,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突然升高,蓝斑及周围灰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表现为过度兴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出现典型的戒断症状。
    (2) 与毒品精神依赖相关的神经环路和神经核团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毒品精神依赖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经环路主要有三条,分别是奖赏环路、学习记忆环路和冲动控制环路。
    奖赏环路
    奖赏环路主要由位于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纤维投射部位伏核和前额叶皮层构成。这个环路的多巴胺功能上调就会使机体出现欣快感,与毒品成瘾的关系极为密切。现有的实验结果表明, 几乎所有的毒品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上调这个系统的多巴胺功能。可卡因是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提高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上调奖赏环路的功能而实现其致精神依赖作用的;甲基苯丙胺则主要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阻止其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上调奖赏环路的功能而实现其致精神依赖作用的; 阿片类药物则是通过激活位于GABA 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阿片受体,减少GABA 释放量,使受GABA 抑制性支配的中脑腹侧被盖多巴胺能神经元脱抑制,引起多巴胺释放增加,提高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上调奖赏环路的功能而实现其致精神依赖作用的。反之,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阻断多巴胺受体,用多巴胺转运体激动剂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对释放到突触间隙内的多巴胺再摄取等手段下调这个系统的功能,都具有抗精神依赖作用。目前, 对奖赏环路的研究工作已成为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学习记忆环路
    学习记忆环路主要有海马和杏仁核构成。参与这个环路的神经递质较多, 主要包括胆碱能神经受体作用系统和兴奋性氨基酸能神经受体作用系统。用药物影响这个系统的功能, 就会通过影响学习记忆而影响毒品的致精神依赖作用。
    冲动和冲动控制脑区
    冲动的形成主要与眶额叶和扣带回等脑相关。其主要功能负责接受机体内、外的环境刺激, 而形成冲动; 冲动的控制主要与前额叶和扣带回等相关。其主要功能负责对冲动进行选择和控制。当前者的功能过强,或后者的功能减弱,或前者的功能增强与后者功能减弱同时存在,就会引起机体出现冲动控制障碍。参与这两个系统功能的神经递质较多,主要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受体作用系统和5—羟色胺能神经受体作用系统等。
    毒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本质
    毒品之所以能使机体成瘾, 是因为毒品在与机体发生长期相互作用后,能引起机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机能、生化过程和组织形态学的适应性改变,称为代偿性适应(adaptation) 。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 人们一直认为阿片类毒品所导致的代偿性适应主要发生在阿片受体作用系统本身。在受体前可能表现为内源性阿片肽合成和释放减少以及三种阿片肽(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 生物合成比例发生了改变; 在受体水平表现为阿片受体脱敏、下调、对配体亲和力改变和二聚或多聚体的形成;在受体后则表现为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如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通路的功能上调和基因表达的改变等。基于以上认识, 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所使用的防阿片类毒品复吸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的,包括阿片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和阻断剂纳曲酮。如前所述,作为防复吸药物,不管是美沙酮还是纳屈酮疗效都不够理想。其根本原因是以阿片受体为靶标的防复吸药物不能兼顾消除心瘾和稽延症状而本身无致机体依赖潜能这两个特点。
    近20年的研究发现, 在阿片依赖过程中代偿性适应不仅发生在阿片受体作用系统本身,而且发生在许多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中,而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奖赏环路的发现使这一假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发现在中枢中脑腹侧被盖区存在有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包体, 其轴突分别投射到伏核和前额叶皮层, 形成了一个调节环路。这个环路和欣快感的产生密切相关, 因此称此环路为奖赏环路。奖赏环路的功能状态又分别受γ┌被∷幔℅ABA) 能神经元的抑制性调节和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任何毒品都会通过不同机制使这个环路的多巴胺功能上调,产生欣快,从而使机体成瘾。因此认为参与调节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吸的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包括多巴胺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和GABA 受体等。目前, 国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转而研究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对阿片依赖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新的防复吸药物研究策略。现已有根据这些策略研发的防复吸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在基础研究领域能有助于阐明
    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应用研究领域能发现作用机制全新的防海洛因复吸药物, 使新一代防复吸药物本身不具有致躯体和精神依赖潜能,且对心瘾和稽延症状有效,克服以阿片受体为靶标之防复吸药物的缺点,开辟防阿片类药物复吸临床治疗的新途径。虽然还没有基于这些新研究策略研发的防阿片复吸的药物上市,但现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它们及它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有可能提高阿片成瘾者的操守率,使复吸率下降。
    毒品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未知问题
    从上面叙述的内容来看,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似乎已经搞清楚了,实际不然,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根据现有的知识, 可以把阿片依赖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步。首先是阿片类物质必须进入体内,并得以和阿片受体发生相互作用,较长时间地激活阿片受体。这是阿片类毒品引起成瘾的前提。用任何办法不让阿片进入体内或阻止进入体内的阿片类毒品与阿片受体发生相互作用, 阿片都不能使机体成瘾; 其次是在阿片类毒品长期作用下阿片受体系统发生了代偿性适应;第三步是在阿片受体系统作用发生代偿性适应的前提下, 进一步引起某些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也发生了一系列代偿性适应; 最后一步是这些阿片和非阿片受体系统的代偿性适应改变导致机体出现三个典型的行为改变, 即强迫性觅药、强迫性用药和冲动控制障碍。以上四步中第一步是完全清楚的, 第二步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基本清楚,后两部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知之较少。后两步尚未被认识的科学问题至少包括:
    1) 阿片受体系统的代偿性适应是如何导致非阿片受体系统发生代偿性适应的?
    2) 有哪些非阿片受体系统发生了代偿性适应? 其中哪些系统和阿片依赖的形成关系(促进依赖、抑制依赖) 最为密切? 它们影响阿片依赖的分子和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何?
    3) 通过干预这些非阿片受体系统的功能能否获得理想防复吸的效果,这些靶点能否成为发现新作用机制的防复吸药物的新靶标?
    4) 这些阿片和非阿片受体系统的代偿性适应改变导致机体出现三个典型的行为改变,即强迫性觅药、强迫性用药和冲动控制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何?
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不仅有助于阐明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对于发现作用机制全新的防复吸药物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毒品成瘾矫治的概念和基础理论
Mwr禁毒在线

    (一) 毒品成瘾矫治的概念
    毒品成瘾矫治这一概念中的“矫” 字之含义指的是强迫使吸毒者脱离毒品,用心理学的方法使吸毒者的病理心理状态得以纠正, 用行为学的方法使吸毒者的病理行为得以纠正; 毒品成瘾矫治这一概念中的“治” 字之含义指的是采用医学生物学的方法治疗吸毒病人的躯体依赖和心瘾。因此, 毒品成瘾矫治这一概念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是用强迫的手段使吸毒者在一段时间内脱离毒品, 为心理、行为和医学生物学的干预赢得时间;其二是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手段纠正吸毒病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其三是用医学生物学手段治疗吸毒病人,加快心瘾的消除。在当前技术条件下, 毒品成瘾矫治要达到的目的是减小毒品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压缩毒品市场,减少毒品的非法消耗, 减轻毒品对吸毒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吸毒病人的复吸率。毒品成瘾矫治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使吸毒者完全康复,彻底摆脱毒品的困扰,重新回归社会。要达到毒品矫治的最终目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既不能因为局部的胜利就盲目地沾沾自喜,盲目夸大,也不能因为巨大的困难就放弃我们最终战胜毒品的信心和决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最终战胜毒品,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 毒品成瘾矫治的基础理论
    毒品成瘾矫治的基础理论来源于毒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毒品成瘾矫治的实践,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对成瘾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矫治模式的不断出现和现有的医学生物学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毒品成瘾矫治基础理论存在的基础
如前所述, 毒品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那么为什么对它的干预要强调矫治而不是单纯强调治疗呢?其主要原因是:
    1) 目前人类所具有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疗效有限, 不够理想, 达不到临床的要求。因此, 对待毒品成瘾问题就不能像对待其他疾病那样强调以医学生物学干预治疗为主。人类有没有可能像发现异烟肼、链霉素治疗结核病那样, 发现特效药物治疗毒品成瘾呢? 笔者认为可能性是有的, 但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漫长的过程。
    2) 和其他疾病相比毒品成瘾在临床上确实具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 那就是大量的心理和行为的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戒毒的成败。这就是为什么对毒品成瘾要强调矫治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治疗的原因。
    毒品矫治的基础理论
    戒毒是矫治阿片类毒品成瘾最重要的手段, 戒毒是由脱毒、防复吸和回归社会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脱毒的问题国内外都已基本解决,而防复吸和回归社会的问题远没有解决。脱毒与防复吸和回归社会可以有明确的界限,而防复吸和回归社会常常互为因果, 不能明确地分开, 复吸常常是回归社会失败的原因, 而回归社会问题解决得不好又常常成为复吸的原因。
    (1) 复吸及其成因
    复吸(relapse) 是指对某一种毒品成瘾的机体, 在经过脱毒治疗以后, 在毒品存在的环境里, 又开始重新滥用同一种毒品的现象。这个概念看起来似乎把复吸这个现象界定得很清楚, 实则不然。在这个概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脱毒治疗后”究竟指的是多长时间, 是脱毒后1天,10天,1个月,6个月,1年,还是更长时间。如果把脱毒后的时间界定为12 个月, 那么在脱毒后12 个月内重新滥用同一种毒品应诊断为复吸,而12个月以上则应诊断为吸毒。在学术界,对这样的定义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内外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医学界一般认为阿片类毒品的整个戒毒过程(脱毒、防复吸和回归社会) 大概需要1~2年的时间。在我国的禁毒法中规定的强迫隔离戒毒的时间也是1~3 年。这个时间概念非常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矫治的效果, 还与司法认定复吸密切相关。
复吸是毒品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根本原因, 防复吸是毒品成瘾矫治的关键。为什么毒品成瘾者在离开戒毒场所后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5% 以上呢?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1) 心瘾的持续存在: 经过脱毒和一段防复吸治疗后, 吸毒病人的躯体依赖症状和稽延症状已经消失, 但心瘾并没有消失, 他们在主观上仍然渴望再次用药, 再次体会毒品带来的欣快感。如果吸毒病人的毅力和戒毒决心能战胜心瘾,他就能保持操守, 不复吸。如果吸毒病人的毅力和戒毒决心被心瘾战胜, 就会复吸。由此可见, 心瘾是复吸的内因,是复吸的根本原因。能否减弱或消除心瘾是防复吸的关键,是实现毒品成瘾矫治的关键。
    2) 冲动控制障碍: 如前所述, 吸毒病人的另一个重要行为特征就是冲动控制障碍, 而实际上, 心瘾的生物学本质就是一个强烈的冲动。因此,如何改善吸毒者的冲动控制障碍是防复吸的重要需求。
    3) 心理不健全: 吸毒病人心理不健全, 缺乏自信心, 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对他人提供的毒品不会说“不” 。他们的亲身经历是“当别人把海洛因递给我时,我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不知该如何应付这样的事情”。
    4) 稽延症状的困扰: 脱毒后的吸毒病人会受到相当长时间的稽延症状的困扰,在精神方面表现为心烦、焦虑、抑郁、悲观、失眠; 在躯体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 四肢关节和肌肉酸痛。吸毒病人最难忍受的稽延症状是严重的失眠。在此种
状况下, 再加上心瘾的诱惑, 很容易导致复吸。
    5) 生活事件的影响: 吸毒病人不能面对现实, 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处理好毒品以外的生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很容易回到吸毒的老路
上去。
    6) 社会压力: 社会, 甚至家庭, 对吸毒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见、蔑视和不信任。认为他们是坏人, 是另类, 使吸毒者无法融入社会和家庭, 找不到工作,使吸毒者感到除了依赖毒品解决这些烦恼外, 别无他途。
    7) 吸毒病人为了购买毒品不得不结识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人群, 而毒友之间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棋迷关系。当吸毒病人脱离强迫戒毒环境后, 毒贩为了扩大销路, 毒友为了找到以往的感觉, 常常主动给脱毒后病人提供毒品, 导致复吸。
    (2) 复吸的矫治: 弱化吸毒者的心瘾
    1) 建立无毒环境防复吸: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都充分证明, 尽管毒品刺激形成的奖赏和(或) 惩罚的记忆是长时间的、难以忘记的, 但不是不可忘记的。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都发现, 对于大多数吸毒的机体来说, 毒品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可逆的, 是可以恢复的; 在临床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戒断毒品时间和复吸率成反比。这些事实强烈提示即便没有其他干预手段存在, 随着戒断毒品时间的延长,这种病理性的记忆也会逐渐淡漠。吸毒的这一生物学特点是毒品矫治的重要生物学基础。因此, 在现阶段, 为吸毒者建立一个无毒的环境是实现防复吸的关键。而强制隔离戒毒和无毒社区的建立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2) 医学生物学干预防复吸: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结果证明,以药物干预为代表医学生物学干预对弱化机体的心瘾是有效的。虽然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防复吸药物阿片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曲酮片剂疗效不够理想,但在研的新型防复吸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 的确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如以阿片受体为靶标的纳曲酮长效剂型, 特别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以非阿片受体为靶标的防复吸新药。这些药物通过干预与强迫性觅药密切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神经环路的功能,弱化心瘾,达到防复吸的目的。人们深信,随着对毒品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地发现更为理想的防复吸药物,防复吸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3) 心理干预防复吸: 由于社会、法律、道德和家庭给吸毒者的巨大压力, 再加上毒品对吸毒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使吸毒病人在完成脱毒后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在认知方面常表现为巨大的心理冲突, 如自尊与自卑的冲突,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渴望戒除毒瘾与强烈心瘾刺激之间的冲突等; 在人格特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如丧失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缺乏激情, 逃避现实, 孤僻多疑,没有理想, 对生活丧失信心, 出现反社会人格; 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则常表现为冲动控制障碍,易激动,精神高度紧张,追求即时的满足,不会、也不想对毒品的诱惑说不。
这些心理上的问题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对吸毒者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使他们克服上述心理障碍, 是防复吸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起对社会、家庭和亲友的责任感, 建立起毒难戒, 毒可戒的信心。教会他们如何提高冲动控制能力, 如何拒绝毒品诱惑的技术和技巧。
    4) 行为干预防复吸: 与造成吸毒者心理异常的原因类似, 由于社会、法律、道德和家庭给吸毒者的巨大压力, 再加上毒品对吸毒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常引起吸毒者行为出现明显的异常, 如消极懒惰, 好逸恶劳, 明显的犯罪倾向, 缺乏独立生活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在毒品矫治的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过程矫正吸毒者的异常行为和异常心理活动是使吸毒者远离毒品, 实现戒毒,重新回归社会的重要步骤。
    5) 建立综合干预模式防复吸: 近30年的戒毒实践告诉我们, 在现今干预水平下, 仅采用一两种干预手段不可能达到防复吸的目的,这是由我们所具有的干预手段效果有限和吸毒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因此, 建立起多种干预手段并用,科学合理地序贯应用防复吸模式是提高防复吸水平的必经之路。
Mwr禁毒在线

(本文出自毒品成瘾矫治概论)Mwr禁毒在线


Mwr禁毒在线


Mwr禁毒在线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2020 禁毒在线 http://www.jindu6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备14061341号-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586681570@qq.com 微信号:chinajdzx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
© 2020 禁毒在线 http://www.jindu6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备14061341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586681570@qq.com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